
身居安逸稳定的国企,对一个工程机械从业者来说,是幸福的。在热火朝天的市场表象下,能凭借一颗朴实笃定之心近距离观测红火背后隐匿的危机,寻出一丝混乱和不和谐的因素,不仅考验其深邃的洞察力,也考验着作为人的良知和诚信。初见儒雅沉着的李庆丰,不过是大众眼中普通的知识分子形象,斯文的镜片背后依然留有思虑过多的痕迹。几番话语交谈后,他的个性与锋芒便在一番激浊扬清的慷慨陈词中轻松展露,这份直面现实的忧患意识是对行业发展、前途、命运的自觉关注和情感表现,更是他从业多年来交给自己的答卷。或许现在的李庆丰已经能够在现实与理想的平衡中寻得一份从容,但看得出,对于鱼龙混杂的工程机械行业,他依然保留有纯真而美好的希冀。记者有幸在采访中分享到了他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关于从业十二载的微观感受和宏观建言。
曲线圆梦
一条条路,一座座桥,仿佛是活力勃发的血脉和骨骼,不仅支撑起了城市的伟岸身躯,也构筑了李庆丰儿时的梦想。如今看来,这条曲线救国之路有效地避开了竞争的锋芒,走得实际而又聪明。
李庆丰的思考和行动,正好与儿时的生存轨迹息息相关。出生在山西农村的他是踩着家门口的坑洼小道走出去上大学的。风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上学的道路苦不堪言,路承载了太多像李庆丰这样的农村青年通往幸福的梦想。从小他便有一个看似高远却扎实淳朴的目标,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架设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平坦大道。高考填报志愿时,李庆丰却阴差阳错地与热门的路桥专业失之交臂,埋头深研了4年工程机械。毕业那年,金陵六月炉火,处在实习阶段的李庆丰却已经扎身在宁通高速一线,堂堂大学毕业生从驾驶压路机这类基础施工开始做起,每天凌晨三四点便强迫自己睁开惺忪的双眼,一直要马不停蹄工作到晚上11点。他回忆起这段艰苦的岁月,脸上的表情显得并不轻松:每天面对烈日的暴晒重复着高强度的工作,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20多个弟兄,病的病,走的走,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可他不曾料到的是,上天给予的回报竟来得如此之快,快得让人措手不及。谁也没发现,李庆丰忙碌的身后总有一个神秘的影子在默默注视着他。半年后,踏实肯干的李庆丰被领导相中,成为了单位重点栽培的苗子。见我脸上写满了疑惑,领导才告诉我,公司招来的20多个大学生,全部都下放到工地基层锻炼。而他经常穿着不起眼的工作服,在暗中偷偷观察我们。说起领导的良苦用心,李庆丰微微一笑。在一个风头正健的年轻国企,刚毕业半年便被破格提升为机修厂的实习副厂长,不仅周遭充斥着质疑声,就连他自己也似乎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他潜下心来,花了很长时间与基层人员进行沟通和磨合。单位每天中午只有短短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别人都怨声载道,他却紧跟师傅,利用炎夏的午休间隙和师傅聊天,学习设备的维修、保养常识,恨不得把这点可怜的时间掰成两瓣用。如今,面对变幻莫测而又诱惑隐现的职场生态,李庆__丰自我解嘲:我是个挺没出息的人,毕业后就一直呆在这里,从没想过跳槽,一晃已经10年。但他更掩饰不住的是与单位相依相存的深厚感情,经过10年的奋斗,我们从一个三级国企发展到现在的国家一级总承包单位,在编人员四五百人,从业人员多达两三千人。在南京地区,虽然与国字头的央企没法比,但我们却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工程施工团队。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李庆丰的能力和聪明才智迅速浮出水面,理所当然成为了南京西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的中流砥柱。一条条路,一座座桥,放佛是活力勃发的血脉和骨骼,不仅支撑起了城市的伟岸身躯,也构筑了李庆丰儿时的梦想。如今看来,这条曲线救国之路有效地避开了竞争的锋芒,走得实际而又聪明。
友道之可贵
不能小看了服务呼叫中心这个高标准的承诺,它的兑现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容易,这是对客户权益最大的保障和支持。
10年前,伴随着机械产品的创新、开发和更新换代,筑路施工领域的革新有了更为明确的命题以机械化、自动化代替人工。南京西部路桥作为金陵地区有口皆碑的施工企业,始终伴随着该命题的发展轨迹,其从人工到机械化的变革不仅解放了笼罩在尘肺病阴影中的筑路工人,更在无形中推动了工程机械向更高层次的演变。这其中,山推的成长和贡献功不可没,堪称是西部路桥的功臣元老。一说起山推的话题,李庆丰很是陶醉,似乎回忆起了多年的老友。早在1997年,南京西部路桥承接江苏省足球训练基地建设项目时,便和山推打下了交道,从此,山推的设备便在这里生根发芽。由于当地政府对安全性的考虑,不允许以爆破方式开山,于是,山推TY220便承担起了移山的艰巨任务,在规定工期内将工地一点点推平,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在S122、国道104以及南京一环绕城公路的施工上,它更是所向披靡。值得称赞的是,由于抢工期,西部路桥的2位操作手白天黑夜轮流作业,但这台TY220却一直持续运转,真可谓人歇机不歇。这么多年了,仅仅换过两个发动机和一副底盘,其他的什么都没动过。虽然全款投进了好几十万,但它带给我们的利润最少也翻了这个倍数。李庆丰满意地用手指比划了一个十字。对山推这个知根知底的伙伴,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信任:其实,当时公司拥有的设备品牌五花八门,但自从有了这几次经验,其他的品牌我们几乎都不太考虑了。在同一个工地上干活,很轻松就能辨出好坏。放一台山推SD16,再放两台别的品牌的推土机,同样的马力范围,同样的作业流程,山推却能一台顶两台。往往山推的推土机已经走了一个来回,别的推土机才刚刚掉头往回走。山推SD16的马力也正是李庆丰称道的地方,这种马力设置非常实用,需要大马力作业的时候一点不含糊,需要小马力作业时也不会太浪费,可上可下,经济实用,就像山推的企业性格。由于全液压的优势,它速度较快、性能稳定,老旧的机械式设备与之根本无法比拟。说起山推设备在南京火车南站项目中的表现,李庆丰更是赞不绝口。由于该工程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江苏省领导特别重视,几乎天天亲临现场,如果设备不争气不仅影响到工程进度和公司形象,还可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西部路桥不敢有半点马虎,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60%以上的精兵强将和精锐设备。据李庆丰的描述,施工现场蔚为壮观,有一段工期内,整个工地几乎清一色的山推设备,200多台推土机来来回回,这支高素质的队伍呈现出的耀眼金黄让在场的所有人过目难忘。目前,江苏山推拥有服务人员100多名,服务车辆将近30部,在江苏地区,人员的配置和稳定性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服务需求。尤其在夏天,骄阳似火,我们的工人全部躲在阴凉处歇息,山推的维修人员却在中午顶着烈日干活。有时,为了不耽误工期,维修人员接连耽误两顿饭不停地工作,这些细节让我非常感动。李庆丰说。2011年12月,山推服务呼叫中心正式上线,全年12个月不限工作小时的质保服务得到了迅速的响应。李庆丰对此举非常支持:对于我们用户来讲,反应问题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以前我们保修设备,需要通过销售人员反馈到维修总部,再由维修总部派遣人员前来维修,这样绕来绕去总是兜圈子。有了服务呼叫中心后,一拨打服务热线,呼叫中心就会很快进行人员分配,更直接,更便捷。他表示,山推服务呼叫中心的正式上线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它如同110报警电话,不管事件处理得怎样,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这样一来避免了互相推诿、沟通及协调不畅的问题。既然山推能讲出这样的话,证明了它实力雄厚,产品质量过硬。李庆丰继续补充道:不能小看了服务呼叫中心这个高标准的承诺,它的兑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这是对客户权益最大的保障和支持。 问起他作为资深用户是否率先体验过山推的服务呼叫中心,李庆丰大笑:还没有,因为我现在的确没有什么可以投诉的。
深触行业软肋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工程机械参与者,李庆丰经历了行业的火热十年并正在期待着疯狂后的冷静整合。摆脱掉大干一百天的热情后,他期待行业中的所有人都能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持有更加冷静和直观的认识。
如果说李庆丰和西部路桥与山推之间的关系是老朋友的话,他们的友谊一定是历久弥新的。而事实上,李庆丰所想的远不止这么多,他的思虑已经深深触及了行业的软肋。在记者对他进行专访的前几天,李庆丰到北京、石家庄参加了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国外的发动机技术。他发现,国外的产品小到一个微不足道的密封圈,竟然都有绿色、黄色和黑色之分,每一种颜色都有各自的适用工况。这一趟的体验让他瞠目结舌,更让他陷入了痛苦的反思。纵观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液压核心技术被国外100%控制,在中国,各大制造厂商除了对炒作的比拼,很多企业还没有将目光真正聚焦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在过去的混乱中,我们的确沾染过一些江湖习气,但我们探索和发展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行业的繁荣应提供和保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的存在,而不是扰乱市场,这才是发展的秘诀。谈到目前自己最大的挑战,李庆丰却无意中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国家。他说:操作手的素质亟待提高。国家在培养工程机械技术工人方面,设置的培训学校太少,即使有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操作层面的培训。市面上的挖掘机培训班往往急功近利,仅仅针对简单操作,只要求学生达到驾驶的目的,却不给大家灌输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性能以及发动机维护的注意事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与记者长达2个小时的心路分享中,李庆丰并没有知识分子的自我陶醉,而是直面现实第一线。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工程机械参与者,李庆丰经历了行业的火热十年并正在期待着疯狂后的冷静整合。摆脱掉大干一百天的热情后,他期待行业中的所有人都能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持有更加冷静和直观的认识。或许,这只是一个观察者的有感而发,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忧国忧民。但能深深感觉到的是,37岁的他一直都在思索,一直都在探寻,怎样才能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也与山推的企业性格形成了更好的呼应。